为了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推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启动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要求,以及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在五月份开展了校研学活动。其中,五六年级分别进行了岱崮与三孔的研学之旅。此次研学之旅同学们收获满满,6月4号在校汇报厅为大家分享他们此次的研学收获。

五年级研学 奔赴革命圣地,追忆烈士英魂,传承沂蒙精神
孟良崮战役
同学们了解了孟良崮战役的历史意义,以及战役时的红色故事,他们有了自己敬畏的烈士,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岱崮地貌
小组围绕着岱崮地质展开了研究性学习,他们学习了岱崮地貌的演变过程、沂蒙72崮以及向外拓展到与“崮”有关的古诗词,这一过程中,同学们收获了地理与诗词等文化。

有的小组以“军工场”和“竹泉村”为研究课题展开了学习,他们都做了哪些研究学习呢?
“军工场”主要从其来源、代码以及生产什么展开的研究。

“竹泉村”主要研究了它的来历、泉水、竹以及与竹有关的典故和民俗。


六年级研学——走进孔子故里、探究儒家文化
孝道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文武双全的孔子
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把之前更早时期的文化传承了下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武功高强,这在《史记》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就在夹谷会盟的时候,孔子提剑杀死了企图对鲁国国君动手的人。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子七十二。其中属子渊、子路、子贡为最。
颜回,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子路本性粗俗,身强体壮有勇力;个性张扬,戴着雄鸡鸡冠样的帽子,以野猪獠牙作为饰物,后来经过孔子的“礼诱”成为其弟子,一生是孔子忠实的侍卫,因为有他,那些诋毁孔子的话根本就进不了老夫子的耳朵。
子贡是春秋时期了不起的外交家和商人被后世奉为“儒商鼻祖”。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此外,有的小组在三孔研学之旅中对三孔中的建筑和古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们自主学习,课下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孔庙大成殿与泰山岱庙天贶(kuang)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殿。古人云:“无事不登三宝殿”。所指的便是此三大殿。
据说乾隆来拜孔子时,因为是来拜师,所以是比较讲究的,步行而进,孔庙也是比较大,走的有点累了,就靠了下这棵树,没想到这棵树沾了皇帝的真龙气息后,顿时在乾隆帝靠过的地方出现了龙型树纹。
研学旅行,同学们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