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校务通知学校概况教师队伍教育科研对外交流德育园地家校之窗学生空间心理驿站办公信息海洋教育
教育科研
 科研活动 
 学习交流 
 师德建设 
 
学习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学习交流>正文

为童年种下一粒文学的种子

作者:陈维丽  时间:[2018-05-30]  来源:

文学生活馆走进山东大学实验小学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2018525日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振声苑E101,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讲座——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文学生活馆在山东大学实验小学拉开帷幕。聆听报告的,是山东大学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带来这场报告的是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洪家楼校区教研组长高平老师,高老师的报告主题是《文学是一粒粟》。

高老师告诉孩子们,文学就是讲一个故事,然后她娓娓道来,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文学故事。她先从自己的童年经历讲起,在那个美丽的小山村,萌发了自己的一颗文学的种子,文学的种子就这样慢慢成长,伴随自己度过了童年的时光。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聆听着,相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丰富的农村生活,对孩子们来说新奇又有趣。

随后,高老师又讲到自己的求学经历,从初中时的语文课代表的经历,到初中毕业后逃离到同学家里,渴望上高中的心愿,再到如愿以偿升入离家甚远的高中。点点滴滴的经历促成了高老师坚毅的性格,也为文学种子的滋养埋下伏笔。求学关键点中的关键故事,又一次次成就着她,直到她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段经历对于孩子们来讲,是一段求学路上的引领,也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孩子们,文学种子的萌发,需要坚持不懈的品格和孜孜不倦的努力。

IMG_20180525_152044

随着故事的铺展,高老师又讲到自己的大学生活,讲到自己的教学生活。如果说学生时代的努力,是为种子的萌发和成长蓄力,那么工作之后的坚持不懈便是为文学种子的拔节生长提供契机。文学的种子就这样长啊长,高老师在铺展她的故事,孩子们在感受文学的魔力。

高老师的讲述犹如一首田园诗,恬淡宁静中直抵孩子们的灵魂深处,在静静小小的学校,这机灵古怪的小孩子,就在文学的晕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文学的熏陶。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不论是学贯中西地季羡林,还是荣获诺奖的莫言,抑或是文字洗练的曹文轩,他们的文学之笔所到之处,均是童年和故乡的人、景、情。也许每个童年都有一粒文学的种子,唤醒它,并滋养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窗外微风如林,窗内如沐春风。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笔体记下“文章本天成”“读书是哥哥,写作是弟弟”“我要好好写日记,日记好人生就好”……

  

 

一个善于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人,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人。日积月累的读书,点点滴滴的记录,怀着一颗善待生活的心,就会有美的文字和美的心灵,这是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愿山大实验小学的孩子,能把自己的那颗文学的种子,滋养成参天大树。 

IMG_20180525_160747

上一条:班主任,你可以更幸福

下一条:记春天里一起做的美丽事情

关闭窗口

山东大学实验学校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山东大学实验学校

电话:0532-58631126    邮编:266237     校长信箱:sddxsyxx@126.com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4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