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这些是大家的》教学反思
《这些是大家的》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一课,编著的意图是通过“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四个部分,认识学校的公物,关注学校公物的使用情况,养成公物要用心爱护的意识,学会爱护公物的方法,形成爱护公物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时,我通过“视频《小图书》导入,讲授部分主要以游戏闯关形式进行,第一关寻找公物,第二关扮演公物,第三关爱护公物”等几个环节设计本课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公物,在思想上提升对公物的认识,并能主动的爱护公物。
《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与儿童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他们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因此,我设计了“游戏闯关积分”、“划区域找公物”、“扮演公物”等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周围环境的兴趣。首先,在认识公物的时候,通过视频《小图书》及设定问题“图书是谁的,是用来做什么的?”体会公物的特点是供大家一起使用,从而真正建立公物的概念,为闯关游戏寻找教室内、教学楼内以及校园内的公物做了铺垫,其次,每一关游戏结束后都有重要的问题作提升,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游戏中蕴含着知识与道理,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再次,在扮演角色中体会受损公物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从而引出第三关的爱护公物的方法,可以说这几个活动是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认识的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潜下心来认真专研教材,将课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学习。
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对于孩子所问的一些问题未能及时有效回答完美;教师的激励语言单一,重视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却忽略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导致有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在讨论爱护公物的方法时,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通过教学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结合学校“让学生发生真实性的学习”的教学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设置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造精神,为学生搭建一个愉快学习的平台,实现与学生共成长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