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妈妈睡了》一课教学反思
《妈妈睡了》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孩子的口吻描述了自己观察到的妈妈睡觉时的样子,表达了母子之爱。课堂设计中我采用学生自己妈妈的照片导入,铺垫情感基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主题。通过朗读指导和训练说话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感受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同时学会体贴和关爱自己的妈妈。课堂结束后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写成书信并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理解起来简单,重在感悟文中部分词汇所传递的情感。学生通过朗读找出睡梦中妈妈的样子是“真美丽”、“好温柔”、“好累”。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一段有目标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学习用“的”字短语描述身边的人。这样做明确积累目标,训练语言表达。
《礼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另本次授课后有幸得到多位资深名师评课、指导,故基于本课但不限于本课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对新课改一直倡导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还需要继续推进。课堂各环节中虽然能体现出学生主体性的设计要求,但是容易流于形式或者只针对一部分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觉得“这事与我有关”。
其次,以《妈妈睡了》一课为例,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层层递进,提高课堂效率,在了解学情基础上准确把握课堂容量。最后,注重课堂细节。这也是体现我们教学育人相结合最重要的一点。第一,教学设计上的细节。以教学素材中的照片为例,本节课要想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选用妈妈们正在劳动的照片会更有说服力。第二,教学目标上的细节。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有目标有层次的语文要素训练会让课堂效率更高,重点更突出。
再次,教学语言上的细节。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哪句话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孩子,因此规范的课堂用语以及恰到好处的评价语是一堂高效课的正向催化剂。
最后,对课堂意外的处理。能否成功化解课堂上出现的“小意外”如预设之外的提问,个性学生的捣乱等,非常考验一个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同时老师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也会影响其他学生今后的表现。故保持全局观、恰当的教育机智非常重要。
教学相长,润物细无声。教学于科学设计之上,育人于细微无痕之中,路漫漫而吾自修远。
撰稿人:张常莹
审稿人:刘霞
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