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校务通知学校概况教师队伍教育科研对外交流德育园地家校之窗学生空间心理驿站办公信息海洋教育
教育科研
 科研活动 
 学习交流 
 师德建设 
 
学习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学习交流>正文

现实版“绿野仙踪”进课堂

作者:  时间:[2022-12-14]  来源:

青春课堂|记山东大学实验学校系列展示课⑤

 

导语: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乃发灵光。

一堂好课,需经历一次次的“破”与“立;

一位优师,需经历一次次的“启”与“发”。

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课堂教学基本功,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山东大学实验学校推出“青春课堂”系列展示课活动,更有“晓虎观课”带你深耕课堂的每一寸。由亮相起,走出彩路,为示范先,青年教师抓住每一次展示与磨炼自我的契机,思课思学,思人思教,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走出彩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山东大学实验学校“青春课堂”系列之青年教师出彩课的第一堂课由生物组张艳静老师带来。张艳静老师以现实版“绿野仙踪”为核心问题,旨在带领学生探索生物圈中的三大孢子植物,围绕绿影荟萃、绿影仙踪、追溯共性和回归人间四大任务,逐一针对绿色植物的初步分类,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形态特点、生存环境、生殖方式的差异和共性以及三大孢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等主要方面与学生展开系列探究。张老师着重采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例如海带有根茎叶的分化吗、苔藓为什么要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等,并针对学生的疑问和矛盾采用科学探究实践、多感官调动观察等生物教学方法加以求证解决,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和实践探究能力,落实学生生物与环境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的形成。与此同时,张老师借用李杜班级文化,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李杜诗句背后的植物学现象,引发学生对于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考。

三省吾身——教然后知困

现实版“绿野仙踪”,“绿野”即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仙踪”意为感受并探索“绿野”的奇妙历程和体验。本堂课设计的最主要初衷有两个,一是尝试带领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流程去发现问题、思考求知、解决问题,了解常识背后的科学求证历程,帮助学生在实验观察、实践探究以及深入思考中初步树立生物环境观和结构功能观等生命观念;二是赋予生物学以文学之美,主要借助李杜诗句背后蕴含的植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生物背后生命的温度,生物和文学互渗互喻,为解读生物学提供一个新的出口。奈何经验尚浅,如果说第一个初衷有些许反馈,那么第二个初衷可以说几乎未得到响应。我细细感受这堂课,最大的感觉是我和学生之间缺少一种“共鸣”或是“响应”,具体体现在我抛出的问题学生“接”不住,而学生给我的回答,我也时常“接”不住。前者在于学情把握不到位,后者在于我自身的课堂经验和学科素养不到位。那么我想当前我真的需要强化读懂学生的能力,例如课堂心理掌握、学习实际能力预估;并提升课堂专业素养,例如课堂线索的选择和精简、语言密度和节奏的完善、结构化板书的设计和辅助性任务单和课本课件的有机融合等,以打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生物学课堂。

——张艳静

博采众长——乘风而起,凭水借力

聚阳才能生焰,拢指才能成拳。青年教师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团队和名师的带动与引领。共研共思索,共评共生长。

【课阅千篇·晓虎观课】

艳静老师,人是文、理兼修,课是情、趣俱在。于是她的表达就有“以文怡情,以理养趣”的独有特色,徐徐滋养着学生的生命情感和科学思维。

一、以文怡情

本课以绿野仙踪为题,导入以境——视频展示绿野之美,提领以题——标题呈现研究方向,推进以诗——用了杜甫的“碧藻非不茂,高帆终日征”推进对藻类植物的研究,给学生以一定的美感和通感。

二、以理养趣

如果说“以文怡情”的设计有可能曲高和寡,那么“以理养趣”才是艳静老师的偏重。

理趣之一:分类之趣

在研究藻、藓、蕨类植物各有哪些主要特征时,采用了先展示植物及生存环境,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分类的方式。这种逆向、生成式的学习设计,能巧妙促进学生分类思想的发展。

理趣之二:问答之趣

整节课是以高质量的问题进行串联和推进的——以数个核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进行驱动,让学生先基于已有认知进行思考,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然后针对问题解决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理趣之三:探究之趣

本节课最宝贵的是,在对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时,艳静老师都采用了“提出问题→让学生做出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学习活动设计,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其中渗透的“怎么研究、怎么思考、怎么验证”等方法体验(如学生想出染色的办法),超越了知识层面,直指素养的生成,弥足珍贵。

建议:

有所取舍:课堂效果不以亮点多为好。需要因生致宜、化繁为简、举重若轻、主线清楚。

需要张弛有度、疏密相间。需要有轻重缓解。

六条线索:知识线、方法线、思想线、活动线、情境线、评价线,备课时逐层铺平垫稳,课堂上渐次发展、融合展开。

附文:2010 年《课堂线索的思考》

人是有精神的,课是有魂魄的;文章是讲线索的,课堂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节数学课,最基本的线索,应该是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问题的自然引出,到对问题的层层研究,再到问题的合理解决,丝丝入扣,水到渠成。这条线索捋不清,辨不明,认识不深刻,遵循不坚决,数学课就会上的有飘摇之感。

二流选手的对决在于重难得当,突破有效,课堂完整;一流选手的对决在于线索明晰,环环相扣,结构紧密;超一流选手的对决所承载的就更加丰富与厚重了,线索多蕴而不散乱,一境贯穿而不牵强,明暗交互而相得益彰,起承转合而生发自然。所以,线索的由无到有,由刻意到合理,由达意到明晰,由简略到丰富,由多维到浑然天成,见证着一名教师的成长,也见证着一种无限延展的课堂。

品课而见哲,我所爱哉。

【组内聚力】

整节课以探索精神贯穿探寻孢子植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始终,艳静老师融合归纳与概括的理性思维,将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实施、观察实验、实验结果交流与讨论的科学探究素养深植于课堂之中,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培养了同学们爱绿护绿的社会责任感,将生物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实的淋漓尽致。

整节课以李杜描写孢子植物的诗词承上启下,与李杜班名相契合,艳静老师把生物的“理”与文学的“感”巧妙配合。

整节课以实验为线索、以问题驱动为导向,艳静老师充分发挥生物学重实验的特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走科学家的发现之旅,以真情境、真感受使学生沉浸式体验“绿野仙踪”之旅。

——杨楠

 

(授课教师:张艳静)

【教学资料提供】张艳静【组稿】代阳【审核】苏晓虎 刘霞【编辑】周艳

下一条:山东大学实验学校教师结构化板书分享

关闭窗口

山东大学实验学校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山东大学实验学校

电话:0532-58631126    邮编:266237     校长信箱:sddxsyxx@126.com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4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