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起十二年的数学学习,你们会想到什么?”
这是研究生期间课程论老师抛给大家的问题。那时的我,想起的是自己最喜欢的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以及那位恩师,那时的我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也很好。
那节课上,我还给自己留下了一个疑问,以后我成为老师后,我能是孩子们提起数学学习,想起的那个人吗?我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获得发展?当时还未实习的我,想到的还是我的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我们自己来做课堂的主人,题目让我们自己分析清楚,讲清楚,这道题我们才清楚的懂了,知识才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当时的我自己也给自己以后的教学确定了一个小方向。
当来到山东大学实验小学,山大基础教育集团赵勇校长提到“让孩子们发生真实性学习”,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反想自己为什么最喜欢那时的数学,因为那时的我发生了真实性学习,那时的我有思考,有质疑。那么对于我们班的这四个孩子们,我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发生“真实性学习”。
对于一个新老师,这一个问题困惑着我。感谢学校有很多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细致的了解了当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好的学生习惯的培养,这些教学中的“营养成分”在日积月累中不断的汲取。在多次听到”质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后,自己在网上下载了所有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内容了解了质疑式教学,但是教学经验的缺乏,让自己存在很多困惑。我们班的学生来自四个不同的学校,以前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教学,他们会适应吗?特别感谢师父代滨洁老师,师父让我要无条件相信学生。代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每次去听她的课都觉得她能随时抓出学生的疑惑点,并有针对性的解决。所以每次有困惑,代老师都让我说自己的教学方式,自己的困惑,然后介绍了她会怎么做。
当打算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讲课,提问。经历了纠正讲课规范、纠正课堂常规规范等各种问题。当时也很郁闷,自己本就是一个性子急的人,当看到孩子们慢慢的讲题,本来应该能结束的内容没有结束,而且孩子们自己一句话的问题里面有两个问号而有时侯大家解决了一个以后另一个问题在后期还会反复,这样的课我总感觉逻辑性不强,课堂比较散。所以自己一直在不断摸索教学方式的路上,而不变的是注重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在准备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时,我自己也在纠结,平行与垂直一课,按比较普遍,常规的方法来上,慢慢的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表达方式等内容课程会进行的比较顺畅也不会有什么差错,如果放手给学生,面对这么多听课老师他们会勇敢提出他们的问题吗?顺畅的表达想法吗?如果能勇敢质疑,课程内容可能进行不完。所以两种上课方式自己纠结了大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后一种方式,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展现的舞台,而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课上学生的表现得到很多老师们的表扬,他们使用完整的句子表述自己预习的内容,同学间根据预习内容提出疑问,同学间解决疑问,补充自己的观点,从而完善本节课的知识点,在相互提问,相互补充、互助解决问题中完善本节课的内容,而我把握课堂主要方向,帮助释疑。在本节课重难点“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概念的理解中,我制作了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学生们在长方形盒子中找出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线段,在找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课上有讲有练习,学生及时巩固知识。






这节课结束后,自己反思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逻辑性不强,课程的渐进性比较弱,课程结束后课堂内容的总结由于时间原因也比较匆促。并且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提问质疑,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自己并没有及时的小结。这些都是自己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由于课程内容的不同,授课方式,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变换,这些内容都是值得自己反复学习,不断反思的。
在自己反思了这些课的情况后,数学组又进行了集中的讨论,陈主任和孙主任也参与其中,针对这节课的授课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感谢老师们为我指出课程的需要修改之处,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指出课程需改进的地方同时又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这为以后的教学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参考。其中陈维丽主任提到的讲究数形之道,在课程的结尾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美和垂直美,提升课程的美感,非常值得学习。会让学生们以后在生活中以数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代老师提到的自己课堂中板书的时间,自己如何做课堂小结等都值得以后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借鉴使用。
有经历,有收获;有思考,有进步;有协作,有成长。感谢进入山东大学实验小学这个大家庭,在这里了解到先进的理念,认识了优秀的团队,遇到了一班开爱的孩子。我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请教,不断反思。让自己也能成为孩子们想起数学学习,记起的那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