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校务通知学校概况教师队伍教育科研对外交流德育园地家校之窗学生空间心理驿站办公信息海洋教育
教育科研
 科研活动 
 学习交流 
 师德建设 
 
学习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学习交流>正文

让语文学习得意、得言、又得法

作者:语文组张婷  时间:[2018-11-15]  来源:

记《去年的树》一课反思


“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让学生发生真实性的学习。”这是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理念,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教育追求。而我也一直在思考: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让孩子学什么,让孩子怎样学。

山大辅仁学校周正老师在评课中谈到:“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讲课中要讲点什么、讲完课能给学生留点什么、学生能根据本课的学习用点什么,这是很值得反思的。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一堂课下来,学生能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以读促悟,抓住感情交流的方式——对话。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二、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三、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如:《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课的设计是: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以熟悉文本为主,第二课时重点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可是当课堂进行时,我发现上的第一课时内容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使学生对于第二课时的学习难以入情入境。对课堂的预设和时间的把握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的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喜欢上学的理由。”这个理由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学习中得意、得言,同时将语文语文课堂中的“法”可以在不同的课堂进行迁移。虽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条:绘本课程魅力无限

下一条:最是那力与美的一跳

关闭窗口

山东大学实验学校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山东大学实验学校

电话:0532-58631126    邮编:266237     校长信箱:sddxsyxx@126.com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4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