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钟表并拍照,然后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小钟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结合孩子们起床、晨诵、课间活动、吃午饭、写作业的照片,请学生利用手中的钟面模型尝试着拨一拨相应的时间,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钟表。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钟表的发展史,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纵观整节课,我充分尊重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本节课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尽情地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通过本节课,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总之,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在这方面,我受益良多,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浓厚,改变了以往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喜欢学”质的飞跃,学生变的喜欢学习数学。我的教学工作也变很顺利,学生中没有了见了数学就头疼的“老大难”,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不起明显的进步。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