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海洋班家长进课堂
曾经有句老话:几何,几何,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给三年级的孩子们讲几何知识,他们能听懂吗?带着满心的疑问和好奇,我们跟着三年级海洋班刘其非的妈妈一起走进趣味几何的课堂。
其非妈妈一开课就抛给小朋友们一个有趣的问题:小蚂蚁怎么才能吃到面包屑呢?孩子们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着急的为小蚂蚁想各种办法。正在孩子们左右为难的时候,其非妈妈给大家引入了“莫比乌斯带”的概念。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蚂蚁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就被称为“莫比乌斯带”。


这么神奇的带子怎么能不自己动手做一条呢。一会儿功夫,人人都有了自己的莫比乌斯带。这时其非妈妈引导孩子们:现在大家手上的纸带就只有一个单面的曲面,假如在你的带子上放一只蚂蚁,看看蚂蚁是不是可以爬遍整个纸面呢。如果给莫比乌斯带上色的话,也不可能画出一面红、一面绿的结果哦。接下来的实验是把莫比乌斯带从中央剪开,剪完以后大家惊奇地发现,纸带不仅没有一分为二,反而像剪出一个两倍长的纸圈!然后大家尝试把一个莫比乌斯带沿着三分之一处剪开,这回可真的一分为二了,得到的是一长一短两条互相套着的纸圈。最神奇的一个实验是如果把两个黏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带从中间剪开,会得到两个连在一起的心形!



最后其非妈妈给孩子们补充了莫比乌斯带是一个在社会中拥有高知名度的研究主题,在数学、魔术、科学、艺术、工程、文学、音乐等领域,都能看到莫比乌斯带的运用。比如我们熟悉的循环再生标志就是一个莫比乌斯带。如果把传送带也做成莫比乌斯带,这样就可以分摊磨损而不至于只磨损一个面。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都纷纷感叹原来几何知识是那么的有趣,数学有这么的神奇。其非妈妈的课让孩子们又动手又动脑,让学习变得更加快乐!
主讲人:刘其非妈妈
撰稿:武文博妈妈